探問永恆的坂本龍一:文明與自然的交纏共生

December 02, 2022

2011 年日本大地震後,坂本龍一前往災區,找到一架曾被海嘯淹沒過的鋼琴。鋼琴在海水中浮載浮沉,退潮後完整保留下來,但琴弦失去張力,琴鍵鬆弛而反饋遲緩。

坂本龍一說:「我很好奇它會發出怎樣的聲音」,於是他伸手撥弄琴弦,又彈出一些斷續的琴音,「受過大自然調音的鋼琴聲感覺特別好」。

在坂本龍一眼中,鋼琴是工業革命後才出現的人造物。人類從自然界中提煉出木片和琴弦,通過「文明的力量」將自然物質強行嵌進模具,加工成鋼琴。「如果鋼琴聲音不準,人們會說琴鬆了,走音了,其實並非走音,而是這些自然物質拼命掙扎回到過去的原貌,我能感受到非常強烈的對抗感。」

海浪重擊鋼琴,鋼琴便回到了鐵與木塊構成的自然狀態。對人類而言失準,對大自然來說卻是回到正軌。2017 年 4 月,坂本龍一發行睽違 8 年的錄音室專輯《async》,當中的音樂便取樣自這架從海嘯中幸存下來的鋼琴。

 

訪問東北災區的數年後,坂本龍一亦遇上了自己生命中的浩劫。2014 年他罹患咽喉癌,2021 年再度確診罹患直腸癌。今年六月,他在採訪中透露癌症已到四期。

在與病魔奮戰的日子裏,坂本龍一拿着收音咪,捕捉生活中萬物的瑣碎聲響,將之刻進專輯《async》中。「日常生活中充斥了各種聲音,一般人不會視它們為音樂,但仔細聆聽就會發現,這些聲音在音律上很有意思。我很想把它們融入到自己的音樂裏。」

坂本龍一視所有自然的聲音為珍寶,洞悉箇中純粹和透徹。雨中,他將水桶倒扣頭上,聽雨滴敲擊的噼啪聲;午後,他走過杳無人煙的樹林,錄下踩碎枯枝的腳步聲。這些容易被人們忽視,貌似轉瞬即逝的聲響,卻其實是永恆的聲音。

坂本龍一曾說,鋼琴聲不是連續的,彈奏後聲音逐漸逸散,很快被周圍環境的雜音淹沒。他嚮往能夠持續不墜的聲音,一個和鋼琴全然相反的永恆之音。

 

有趣的是,專輯《async》不只以自然聲音為元素,坂本龍一更利用樂器和電腦建構出各種聲效,製作了一系列大眾並不認為是「音樂」的聲音,可說是一場聲音實驗。Asynchronous,異步、非同步的。當自然的萬物聲與人為的電子聲抵死糾纏,將帶來怎樣的衝突和掙扎?

開場的〈andata〉由鋼琴旋律始,漸漸轉換到教堂風琴聲,背景則填入電子合成聲音及經處理的雨聲,帶點莊嚴的宗教味道,揭示專輯承載着沉重的議題。專輯同名作〈async〉以節奏急速的弦樂為主軸,採用大量不協調和弦,歇斯底里的彈撥似是向聽眾叩問自然與永恆的命題。緊接下一首〈tri〉充斥着三角鐵的敲打音,後半段驟耳聽似是短促的電子音效,其實不然,自然與人為聲音的界線原來也有模糊的時候。

聲音來自自然,但從錄下一刻便劃上了人為痕跡。蒐集和保存聲響要依靠錄音器,延展和表達意涵要運用電子樂技術。這或許揭示了人類與自然之間的關係:人類由大自然孕育而出,與萬物共生,人類應當對自然存敬畏之心,並善用人類智慧服務自然。種種聲音本源和創作無所謂失準與否,只為抵達靈魂的幽秘地帶進行反思。

專輯最後兩首樂曲〈ff〉、〈garden〉依舊使用了電子音效和環境聲音,情緒卻不復激昂,反而從極簡中生出寧靜。人與自然和諧共生,這種境界,或許便成就永恆。

 

 

圖:Youtube

Creator: Vicky